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假如》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假如》教学反思1《假如》一文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三课。本文是一篇文字优美、情感丰富的儿童诗,主要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弱势群体发自内心的关爱,显示了儿童博大而纯真的心!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因素对人的情感能起感染作用。小学生因生活经验缺乏,知识水平有限,教学中如果仅以文字的叙述,很难向学生呈现直观形象。因此,要善于创设各种直观情境。
这节课我创设多种情境,如在教学中,学生对失去双腿的西西没有非常直观的感受,很难理解和体会失去健康的痛苦,因而通过情境的创设,把可怜、痛苦的西西和快乐跳绳、踢毽子的孩子们置于同一画面中,造成强烈的情感冲突。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生活的不方便。又如通过创设“小树在寒风和大雪中受冻”、“小鸟在鸟窝里孤零零地大哭”两个情境,让学生仔细看,仔细听,通过多种感官的感受,引发学生内心体验,感受到小树的寒冷,小鸟的孤单,西西的痛苦。这样,让学生达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深刻体验文中蕴含的情感。
二、揣摩文字,诱发情感。
课文的情感总是从字里行间显露出来,特定的语言总是表达特定情感,特定的表达方式和文章的情感倾向紧密联系在一起。教学中,应在感知课文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品味揣摩语言文字,强化语感训练,使学生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如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缩着身子,轻轻叹息”的理解,让学生看图后边做边说说小树在叹息什么,让学生边模仿小树冷的动作边学着小树说说话,让学生感受到小树的可怜,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文章的思想情感。
三、引导想象,升华情感。
想象是思维的特殊形式,是发展学生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的重要智力因素。有些课文的情感可以向文外延伸,抓住伸展点发挥想象,可以使学生的情感进一步升华。让学生进行想象“没有一双好腿的西西在生活中会碰到什么困难?”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有的说:“西西上下楼梯比较不方便。”有的说:“西西想出去玩也不行的。”等等,让学生在想象中体会到失去双腿的西西生活的真的很痛苦,想玩不能玩,想跑没得跑。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西西的痛苦,感受到西西需要一双好腿的迫切。
教学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联想的习惯,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超越文中的文字意境,并深入意境深层,更深刻地体验文章所蕴涵的意义和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读写结合,深化体验。
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段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适合对学生进行仿写的练习。而且这篇课文的内容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此学了这首诗,学生产生了许多共鸣,产生了许多新的“假如”,萌发了写诗的冲动。我抓住时机,通过对省略号含义的挖掘,让学生认识到身边需要关注的事物还有很多。让学生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读写结合,让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让体验在学生写话中升华。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教学反思2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篇略读课文,是一首没有华丽语言,没有曲折情节的诗歌。
教学这篇课文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学生能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大部分学生能熟读成诵。并能领悟到诗人在诗中阐明的人生态度,而且说得很到位,这是我没想到的。我原以为这首诗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也许很难引起共鸣,但今天学生的表现让我深刻领悟到:真正的语文教学应着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和生活积累,不要忽略了十几岁的孩子也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当学校、家庭及社会对他们的压力蜂拥而至的时候,其实他们稚嫩的心灵是多么需要恰当的鼓励和抚慰,面对烦恼和挫折时他们又是多么需要学会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足之处:学生搜集资料的面比较窄,对诗人了解的很少,对他的作品了解的也不多。
我又及时作了补充。如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课下可以读读他的作品《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假如》教学反思3《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一、创设情境,体会文本
教学一二小结时,我让学生抓住寒风中的小树是怎样的?并结合课件让学生练习说话。学生有的说:“被大风刮掉了树叶。”有的说:“被风刮得东倒西歪。”等等,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寒风对小树的袭击,从而了解到此时的太阳和雨水能使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不再害怕寒风。学生体会的很到位。又如第二小节:我出示了小鸟在窝里渣渣哭泣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此时的心情如何?学生都说觉得小鸟很可怜。接着我又出示放满谷粒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此时你又有怎样的心情?学生说为小鸟高兴。此时,我稍加点拨,学生就体会出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二、发挥想象,渗透德育
一位外国作家说过:“每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对这句话我深有同感,儿童极具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他们的思想里,有着天马行空般的奇思妙想,有着成人遥不可及的奇幻。他们在诗歌创作方面具备天资。所以在学习这篇诗歌的时候,我抓住课后那个带给人无限遐想空间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想画什么?”没想到此时的课堂沸腾了,小手举得像一片树林,学生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在蓝蓝的天空中,再画一个地球,让越来越多的人住到另一个地球上;
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想给没钱上学的小朋友画一座美丽的学校,让他们不用花钱就能快乐地上学;
我想画一个绿色的家园,没有污染,让我们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新鲜空气;
我想为盲人画一双明亮的眼睛,让他们都能看到美丽的世界;
我想为庄稼画一只吃害虫的神鸟,保护庄稼;
我想为没有水的地方画上一条河流,让人们都能喝到甜甜的水;
就在这时我们班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给姜子易画一双好腿,让他不再只坐在主席台上看着我们跳绳,发出轻轻的叹息。”又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想给仲崇明画一个聪明的脑袋,让他能 ……此处隐藏8564个字……食的捺变成点,对,他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相信,你写得一定也很好!老师相信,你写得一定也很棒!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会听讲,一定都注意到了捺和点的写法。
(三)课文部分。
1、现在,同学们把本子放在桌角,咱们课下再交流。(稍停)你们手中的笔能帮助你们书写汉字,马良的笔能画出人们需要的任何东西。今天,老师把马良的神笔带来了!师画毛笔。
2、我们认识了马良的神笔,现在来见识一下它的神奇吧!有个小女孩想用神笔做什么呢?(语速慢)带着这个问题大家再自由读课文。
3、小女孩想用马良的神笔帮助谁呢?板书:小树、小鸟、西西。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你喜欢的小节。课件链接。
5、指名:如果是第一小节:小女孩为什么帮助小树呢?在文中找一找!
6、冬天到了,凛冽的寒风呼啸而来,刮在脸上像刀割似的,小树可真冷啊!(放课件)
7、(下台问):小树小树,你为什么缩着身子?
小树小树,你为什么轻轻叹息?
谁能读出它的冷。
(出示句子)在寒冷的北风里,缩着身子,轻轻叹息。
你读出了小树的冷!你读出了小树的叹息。
正因为小树这么冷,所以善良的小女孩给它画了一个红红的太阳。板书:太阳.(出示太阳课件)。看到小树再也不感到寒冷,再也不害怕冬天,小女孩的心里很开心,我们的心里也很开心,让我们快乐地读读小女孩和我们的美好心愿吧!谁来读?你读!你读!齐读!会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一下,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书读!
8、你还喜欢哪一小节?生说第二小节。
小女孩为什么要帮助小鸟?再读读这一小节,从文中找答案。文中是怎么说的?读出它的饿。饿到什么程度呢?我们再来读读课文。
(句子课件)在寒冷的北风里,苦苦等待,饿得哭泣。
你再读,读出小鸟的饥饿,你让 老师看到了小鸟嗷嗷待哺的可怜样。
小女孩是怎么帮助小鸟的?板书:谷粒。
小鸟吃的饱饱的,我们真为他高兴啊!我们尝试背这一小节,会背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背,不会背的可以看书。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
9、你还喜欢哪一小节,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小女孩为什么要帮助不幸的西西呢?(课件)是呀,西西是 不幸的,他没有一双好腿,只能坐在屋里望着窗外的 小树和 飞燕,他会想些什么呢.
如果西西有一双好腿,他多想和小朋友去操场上奔跑啊!孩子们帮帮西西吧!生齐读。
西西多么渴望有一双好腿啊!板书:好腿。
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拥有健康;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跳绳踢毽子;有了这双好腿,西西就能和我们一起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
小女孩的愿望是多么美好啊!咱们一起再来感受一下吧!
(出示全文)老师读每一小节的第一句话,你们读其余部分。咱们合作的可真愉快啊!
小女孩的 愿望只有这三个
吗?你 从哪里知道 的?
板书:
她的 爱心有许许多多!板书:画出爱心。
假如你有一枝马良的神笔,你会画些什么呢?同桌讨论一下。
在我们的身边谁需要我们的帮助呢?同学们也来 献出自己的爱心吧!出示句式:指名说。
(四)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有爱心的小天使,下面请大家看一组图片,放课件,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是看不见的 语言,爱是摸不到的感觉,
爱是我们小小的心愿,爱是仰着头的 喜悦。
因为有了爱,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因为有了爱,世界变得更加温暖!
愿爱永驻心间!
反思:
《假如》这一课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的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纯真无暇的心,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很近,所以最容易引起同学们的共识,特别是课后的省略号更给大家提供了无限遐想的空间,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假如我也有这样的一枝神笔,我会
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我们一起听了神笔马良的故事,我就问:你如果有这样一支神奇的神笔你会做什么?他们都说了一些自己的需求。在上完课后,我提了同一个问题,并大胆的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写出自己的想法、看法,让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发挥想象,编写一段诗歌,当了一回小诗人。这时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一样了,说明他们有了感触,都想给别人带去帮助。
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充分的发挥出来,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只要老师在教学中,巧用课文的内容,把握好的时机,提供好的方法,学生的写话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假如》教学反思15《假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应当关心他人,增强团队互助的意识,《假如》是一首清新感人的儿童诗,小作者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首小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震撼力,适宜学生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感受到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的完美愿望,产生对完美事物的向往。
“诗化心灵”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净化美化学生心灵的过程。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以读为主线”的思想。在读中找出包含生字词的句子读一读,在对课文的分析中,第一次朗读找出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使学生对课文层次有了初步了解。再次朗读找出小作者想用这支神笔做什么的句子读一读。第三次朗读想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做。这样使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的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学目的也一步步的实现。学生口念成诵,感受着清新活泼的文字,想象着完美动人的图景,语言在不知不觉中积累,情感在潜移默化中生成。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一种认知活动,并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生活。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各种情境中多角度互动对话。在对话中,学生进入文本,触动心灵,获得独特的体验和真切的感情。
在进取倡导新课改的大潮中,我们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训练。课始,我就安排学生自主、个性化识记生字,读通读顺课文。同时,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经过模仿、想象等理解、感悟字词的精妙与意蕴。
在识字教学的设计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把生字当成自我的朋友做"找朋友"的游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到达了较好的学习目的。
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还注重对学生语言拓展的训练,经过文章结尾的省略号的用法,让学生模仿文中的句式说出自我的完美愿望,既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本事,又使主题进一步得到升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有了关爱他人的完美愿望,到达了教学目的。